欢迎访问 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有限公司 官网
业务咨询电话

NQI最早由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PTB)在2002年提出,是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检验检测与认证认可)等要素的统称。国际社会对其内涵有以下共识:NQI是政府和企业提高生产力、维护生命健康、保护消费者权利、保护环境、维护安全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制度安排,能够有效支撑社会福利、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际金融海啸、原油市场暴跌、世界经济下行震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进入新一轮深度调整。尽管我国新冠疫情拐点已过,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正在进行,但许多产业链、供应链没有协同复产,企业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问题。面对疫情冲击,传统行业触网,新兴服务萌芽,“新基建”与制造业、服务业融合步伐加快,新需求、新场景正在悄然诞生,这对恢复我国经济活力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问题:如何平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期发展质量考量着当局者的决策智慧。本文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视角出发,谈谈对此的理解与体会。

一、后疫情时代NQI发展趋势

第一,企业将NQI工具箱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流程、管理等方面的动力更强劲。

疫情发生之前,企业并没有完全意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对NQI等质量技术的应用一直缺乏足够的动力,甚至根本不作为经营的重要任务。疫情发生以后,人们对自身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无论是对医疗、食品、显示器等产品,还是云办公、在线教育等服务,都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3月份我国境内外频频曝出的防疫物资因质量问题遭遇抵制的新闻,表面上看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实际上有其规律性、必然性,折射出中国制造业质量信誉和质量水平不高的短板。

当然,市场上同时也会存在着部分质量意识较高、能充分认识NQI工具箱的有效性和便利性的转产企业。这些企业或通过市场监管总局和有关技术机构的指导,或通过现代化质量管理理念和技术,高效利用NQI工具箱,解决了防疫物资的生产、销售(出口)等标准、计量检测、认证认可等问题,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也增加了营业收入。如,在疫情期间,紫光云通过AI视觉检测口罩正反面污渍、焊点衔接口、尺寸、排齿、瑕疵等问题,剔除不良品,提高生产效率。在这些案例的激励下,很多企业将会加大应用NQI工具箱的力度。这类企业能高效利用NQI工具箱,使研发、设计、生产、流程、管理等环节质量更优、效益更高、市场更认可,将对其他企业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第二,制造业的未来布局,尤其是“新基建”,将越来越依赖于NQI。

我国传统的标准化模式是当产品或行业在技术成熟后才进行相关标准制定,属于后补性模式。而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工业4.0”浪潮中,逐步树立“标准先行”理念,让标准引导行业发展。事实上,NQI对产业发展前瞻性引导作用愈来愈明显,尤其是在“新基建”领域。

三月以来,中央多次强调加快“新基建”,多地纷纷响应,各自推进“新基建”重大项目建设与规划。但“新基建”高质量需要依靠标准来规范、约束和调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并解决设计、研制、生产、流通、消费等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各环节信息传递的一致性和兼容性问题;依靠计量来实现基础设施单位统一、确保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解决各个领域产生的量值的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和法制性的问题;依靠合格评定来检查和确认对基础设施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度,进而建立和传递信任。如,2019年工信部和国标委联合发布的《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在网络体系、平台体系、安全体系等方面对工业物联网的下一步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和论证。又如,通信标准一直引领着通信技术的发展,5G标准引领5G建设、太赫兹接收检测技术就是6G的关键技术之一、计量技术推动特高压发展、自动检测技术促使轨道交通技术创新等等不一而足。

第三,服务业需要NQI加强规范,赋能其高质量发展。

据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进的历史经验,服务业存在“两个70%”现象,即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的70%,制造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70%。制造业的价值分布从制造环节向服务环节不断转移,服务正在成为制造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服务业向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新的“场景革命”正在进行,但目前我国NQI体系远远不能满足服务业变革需求。

截至2019年9月,我国共有国家标准36877项,其中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的标准占比仅为15.1%,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超过一半的比重极不匹配。同时,服务业的监管认证尚处于探索起步期,以养老服务业为例,美日等发达国家上世纪已出台养老服务业相关的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及养老服务评价标准,并依据服务评价标准对养老机构进行评级认证。而我国一线城市上海在2019年才发放了首张该产业的“上海品牌”服务认证证书。此外,突发疫情催生了非接触式新型服务业场景,如线上远程教育、线上招聘、远程金融服务、线上云端办公、非接触物流送餐服务等。新型需求和场景正加速服务业的转型发展。但同时企业“各自为战”也为看似活跃的市场埋下了巨大的发展隐患:相关场景的非接触服务的标准、对相关设备及软件的计量、软件可靠性及服务过程的检测与认证等NQI建设均属空白,这使得许多服务质量缺乏保障,急需NQI体系加以规范。

二、后疫情时代NQI建设的思考

第一,NQI建设要处理好长远和当下的关系。

一方面,NQI的市场规模不算大,投资总量不到1万亿元,却依然存在因重复投资导致产能过剩的现象,如国家、省、市、县四级量传体系的重复建设以及校准市场的重复开发。另一方面,NQI体量之小决定其无法作为短期刺激工具用于缓解经济下行的趋势,但其作为长期投资的供给侧的赋能工具对其他产业具有辐射带动效应。

NQI作为在长期促进整个经济中所有部门生产率的“通用目的技术”,以及对一些重点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在短期内拉动GDP、创造就业作用很小,但从长远看是国家竞争力、软实力的关键。如,我国自主研发的“小型可搬运铯原子时间频率基准钟”为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服务,保证了北斗系统产品的量值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中关村标准T/ZSA 8001.01-2017《液晶显示设备亮度曲线技术规范》已应用到京东方科技集团的战略性产品电子画屏的全系列产品中,相关产品销量增加约60%。因此,应立足当下又放眼长远,统筹有序推进NQI一体化规划与建设,加强NQI共性技术研发,发挥其供给侧赋能的关键作用,促进高质量发展。

第二,NQI建设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发展经济学中关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存在两种思路:一种是罗森斯坦-罗丹主张的利用国家机器先发展必备的基础设施,然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另一种是赫希曼主张的利用市场机制通过需求带动基础设施发展。NQI属于“准公共产品”,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应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

因此,在NQI建设中各角色分工应明确,厘清边界。政府应做好NQI整体政策规划以及行业NQI发展布局,对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质量竞争型产业(区域)、关键技术领域所需要的NQI要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进行预先投资,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共性技术研究院、一站式服务平台和云计量、云标准、云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同时也要鼓励地方和相关机构开展市场和产业需求(效能)评估,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市场机制和金融工具引进民间资本进行NQI建设。

第三,NQI建设要处理好“创新”与“存量”的关系。

传统的计量、标准与合格评定建设是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建立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驱使下,NQI要素本身正在面临变革,如计量单位制重大变革,模块化标准,无损检测、极大极小检测等检测技术变革与应用。同时,NQI要素与先进技术、服务模式、应用场景的结合产生了新NQI,拓宽了NQI的广度、深度和内涵。如计量与云技术、大数据结合产生云计量;标准、认证与数字化结合产生了数字标准、数字认证等;检验检测与智能化结合产生了智能检测检验;新冠疫情也加速了国际间NQI合作方式和服务模式创新。如今在智能制造中已使用微型传感器进行计量检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时开展量传(如民用三表的远程抄表)等;未来的量传体系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一种扁平化、个性化、数据化、实时化的网络结构。

因此,在存量建设中要对已有NQI进行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同时进行要素升级以便充分释放传统NQI效能,更好的支撑产业改造升级与转型发展。在增量建设中要合理布局与规划“新”NQI,促进NQI与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深度融合发展,并推进标准、计量、合格评定全链条一体化协同高效发展。总之,在NQI建设中既做增量又改存量,建立适应后疫情时代产业融合发展的NQI建设机制,增强其供给侧赋能技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质量报

声明: 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部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谢谢!


QQ

业务QQ:414213030

业务QQ:651440605

电话

认证业务:

扫码

敬请关注 长城订阅号

顶部